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Dr. MJ Yang

【成為母親】國際/跨文化母職必讀:當家人來訪照顧小孩時的心理健康秘笈


在省視自己作為母親的這個角色時,我發現我無法只用主流的母親概念來定義我的母職角色。直到我開始和同樣背景的媽媽友討論起來,我才發現原來我們特有的處境是因為我們是「國際母親」(international mother),而我們所遇到特定的問題,就是「國際/跨文化母職」(international motherhood)。



身為移民,當成為母親之後,在家庭以及社會結構中的處境隨之改變。但大多時候,並沒有人先告訴我們原來移民人生會因為生了寶寶以後,會展開另一段不同的旅程。



今天我想要談談一個國際母親很常見的問題:如何與家人合作育兒?



我們都明白育兒需要一個村莊,但是跟原生社會的同儕比起來,移民家庭往往沒有家人在身邊,不像家鄉的朋友可以在週末把小孩送到阿公阿嬤家,因為家人隔著海洋啊。每一趟見面的代價在各種層面都很高,加上在異地生活的成本也不低,當家人來訪幫忙照顧小孩,尤其是新生兒,的時候,常會發生多代同堂的狀況。



許多常年在外旅居的人,與家人同住的機會降低很多,也已經習慣這樣的距離感。成為母親後,基於現實考量需要幫手,當父母從家鄉來探望幫忙的時候,往往會因為必須一起在陌生的地方生活、共同照顧小孩,衍生出其他困境。今天我就想來談談這種情況下可能會發生的狀況,以及應該要如何因應。




語言和文化適應問題


長輩可能因語言或文化差異而無法適應當地的生活,導致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孤立和不安,增加家庭壓力。


一個我在臨床工作上看到的狀況是,若是長輩長期以來依照傳統性別定義生活,男性容易因為突然在異文化中失去過去在原生社會裡的性別特權(privilege),但是在華人文化裡又少鼓勵男性表達脆弱情緒,這時候很容易覺得在異鄉生活失重,又不知如何是好。在家鄉可能從未曾做過家務,但是在異鄉又沒有和社會連結的方法。許多的例子裡,就因為這樣而提早回鄉了。


鼓勵長輩參加當地的社區活動或語言課程,並協助他們了解當地文化和生活方式,讓他們更快融入環境。


比如說我住的社區有許多各國移民,在公園裡,祖父母帶著小孩很容易找到語言相通的同伴,一邊顧小孩,一邊聊天。是來訪長輩重要的社交機會。




生活空間與作息


同住能互相支持,也會互相干擾。若居住空間小,壓力則更大。


在空間規劃上,盡可能讓每個人能有自己的空間休息,做自己喜歡、放鬆的事。


在作息規劃上,盡可能找出彼此適合、彼此配合的時間表。


比如,如果是照顧新生兒,就要規劃出每個人能夠輪流吃飯、睡覺、洗澡的時間,才能時時有人手照顧著新生兒;也最好規劃出每個事項的主責人,約定好誰煮哪一餐,誰幫小孩洗澡,誰何時帶小孩上下學、去公園...等等。除了可以讓生活流程順暢,每個人都能安排時間照顧自己以外,也可以避免每件事都要互相溝通帶來的尷尬、紛爭、誤解,或者家務嚴重分配不均。




界線及轉換的議題


在育兒及教養觀念上,即便是配偶之間都需要很多溝通,更別提世代之間會有差異存在。


盡可能在夫妻之間先好決定,然後各方與自己的父母溝通。


在親子關係上也常會出現微妙的議題,誰和小孩相處時間長?誰和小孩比較親?要怎麼處理比較好?


往往小孩會面臨生活的轉變,因為照顧者突然增加了或者減少了,這都會造成小孩的心理壓力和情緒反應。所以在加入新照顧者的時候,要關注孩子的情緒需求,慢慢建立安全感。當適應以後,可以有意識地依照需求調配不同照顧者跟孩子相處的時間。


我比較建議使用「專屬親子時間」的這種安排。比如說,公公婆婆非常樂意照顧小孩,但演變成媽媽反而沒機會跟小孩相處。這時候就可以討論後,調整成爺爺奶奶煮飯時是媽媽跟小孩的親子時間,避免媽媽需要去跟公公婆婆爭小孩的尷尬局面。




過往創傷


無論是公婆或者是爸媽來幫忙照顧小孩,在育兒情境下都很容易勾起過往兒時創傷,尤其是還沒有被處理好的創傷。


一個很常見的狀況是現代的父母大多追求分工、平權,但是上一代往往依照傳統性別期待生活。比如當你小時候時常聽母親抱怨父親在育兒中缺席,但是又老是做太多把父親寵成巨嬰;當他們來同住時,你看到母親幫父親按摩,父親坐在沙發上等其他人把飯菜端上來,突然間一個氣上來就和他們吵了起來。而大家回頭想,檯面上真的吵起來的理由往往不足一提,但是長久以來未解的結才是真正觸發因素。


我常遇到在這種狀況下前來求助的個案,能夠因為這個機緣意識到過去沒有注意到、沒有處理過的內在或者家庭議題,也時常是生命中的轉機。






國際/跨文化母職之路充滿挑戰,與家人共住、跨文化適應、以及多代育兒的差異,這些都讓人感到身心俱疲。


在適應和調整的過程中,你並不孤單。


這些辛苦和掙扎是真實的,也是我們成長的一部分。


在面對這些挑戰時,願我們都能找到支持,學會在每一步中堅持,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,找到內在的平靜。



國際/跨文化母職的挑戰與成長
國際/跨文化母職的挑戰與成長

8 views
bottom of page